原问题:总书记悬念的红色老区|花茂村的“优美乡愁”
编者按:老区苏区孕育了中国革命,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之源。习近平总书记曾深情地说:“我是在这样的气氛中耳濡目染走过来的,事情过的许多地方都是老区,对老区的情绪是很深挚的。”
习近平总书记出生于革命武士家庭,生长在陕北黄土高坡,“红色基因”深深融入他的血脉。在地方事情时代,他就一直关注当地老区生长和老区人民生涯情形。党的十八大以来,总书记对老区的悬念一如既往,他一再踏上红色土地,探望慰问老区人民。中国共产党确立100周年之际,央视网《天天学习》栏目推出稀奇谋划《总书记悬念的红色老区》,讲述红色故事,展现老区的生长与变迁。

△2015年6月16日,习近平总书记在遵义县枫香镇花茂村同村民座谈。
地处贵州遵义市的花茂村是红军长征途经之地。昔时,红军队伍来到花茂村停留、住宿,并在相邻的苟坝村召开聚会,苟坝聚会是遵义聚会实现历史转折之后,又一场十分主要的聚会。

△2015年6月16日,习近平总书记在遵义县枫香镇花茂村探望村民。
2015年6月,党的十八大之后习近平总书记首次到贵州考察调研,遵义是第一站。旅行了遵义聚会会址后,总书记走进花茂村,实地体会这里发生的伟大转变。
那时正值仲夏,花茂村路旁田地里,连片的向日葵开得正艳,习近平总书记下车驻足浏览。当地干部先容,随着优美墟落建设,山花兴隆的花茂村已经成为婚纱拍摄地,吸引着周围众多市民到此摄影留念。
墟落小径上鲜花怒放,蹊径两旁衡宇清洁整齐,总书记有感而发:“怪不得人人都来,在这里找到乡愁了。”

△2020年7月14日,贵州遵义市播州区枫香镇花茂村风貌。
什么是乡愁?总书记曾深情地说过,乡愁就是你脱离了这个地方,会想念这个地方。
着实,花茂村这个能让人“找到乡愁”的墟落,之前叫作荒茅田,意思是贫困、荒芜的地方。上个世纪,贫穷的荒茅田四处是土墙茅草房,村民回忆说:“外面风有多大,屋内风就有多大。”贫困迫使村里一波又一波年轻人外出闯荡。
原标题:南海战略态势感知:美军“里根”号航母进入南海
随着“精准扶贫”方略落地执行,花茂村群众施展自身优势,着眼建设优美墟落,生长现代农业、墟落旅游,传承创新制陶身手。
已往,4000多人的花茂村约有2000人外出打工;到了2020年,尚在省外打工的村民只有约300人。外出打工村民纷纷回抵家乡创业就业,“在家就业就是好,还能照顾老和小”成为人人的口头禅。
2020年,花茂村共接待游客102万人次,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0400元,贫困发生率在2019年已降至零。
这个优美的老区墟落,花繁叶茂的村名寓意已是名副着实!

△2020年2月28日,贵州遵义市枫香镇花茂村“红色之家”农家乐。
优美的花茂村里,一幢幢白色小楼犬牙交织。其中有一户农家院,白色外墙上写着“红色之家”4个醒目的红色大字。这是昔时红军在花茂村住宿的院落,也是村里第一个农家乐。
2015年贵州之行,习近平总书记来到“红色之家”农家乐,和村民们围坐在院子里聊家常。“家里种什么?”“土地谋划情形怎么样?”“农家乐搞得怎么样?”……总书记一句句询问仔细知心。
花茂村村民们和总书记坐在一起谈天,每小我私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。总书记欣慰地说:“群众拥护不拥护是我们磨练事情的主要尺度。党中央制订的政策好欠好,要看乡亲们是哭照样笑。要是笑,就说明政策好。要是有人哭,我们就要注重,需要矫正的就要矫正,需要完善的就要完善。”
总书记温暖的话语,说进了花茂村村民的心里。
党的十九大以来,花茂村制订了当地“墟落振兴”方案,着力生长墟落旅游、农业产业、特色文化,力争将花茂村打造成兴业乐园、致富田园和乡愁故园。
一个承载军民鱼水深情的优美墟落,现在成为一个让人“来了就不想走”的地方。
(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)
责任编辑:陈琰 SN225